欢迎光临法思兰蒂陶瓷网站!
收藏本站 |设为首页
目前您在: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公司资讯
【法思兰蒂陶瓷】元宵佳节:你不知道的常识、趣事一箩筐

时间:2017-02-10 16:07:23 信息来源:欧派印象陶瓷

  

2017-02-10 法思兰蒂

 

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,春节刚过,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--元宵节。


 
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们对此加以庆祝,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。元宵节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


 


 

按中国民间的传统,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,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,以示庆贺。出门赏月、燃灯放焰、喜猜灯谜、共吃元宵,合家团聚、同庆佳节,其乐融融。


 

元宵节也称灯节,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,到了唐代更加兴盛;宋代对元宵节重视程度尤甚,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,灯的样式也更丰富。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,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。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,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,盛况空前,除燃灯之外,还放烟花助兴。


 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,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、耍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。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,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,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。


 

古往今来,还有不少关于元宵节的趣事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。


 

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,元宵节路过马家镇,边走边赏灯,见马员外家高悬走马灯,灯下悬一上联,征对招亲。联曰“走马灯,灯走马,灯熄马停步。”王安石见了,一时对答不出,便默记心中。到了京城,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“飞虎旗,旗飞虎,旗卷虎藏身。”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,被取为进士。归乡路过那户马员外家,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,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,被招为快婿。一副巧合对联,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。


 


 

宋代有个叫田登的州官,为了避“官讳”,不许百姓言“登”。因“登”与“灯”同音,也就不许百姓说“灯”。“点灯”只能叫“点火”。为此,他把官府每年元宵节的“放灯”告示,别出心裁地写成“本州依例放火三日”,见者无不骇笑,讽刺田登为“州官放火”。后来由此演变成了“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”之成语,被人们广泛引用。


 

袁世凯在洪宪(1916年)登基后,自知不得人心,又不许人们非议,上元节时街上有人叫卖“元宵”,他大为不安,心忌“元宵”二字,因为元宵与“袁消”二字同音,恐是不祥之兆,遂下令将“元宵”改为“汤圆”,而将元宵节则改为“上元节”。当时流行这样一首打油诗嘲笑袁氏:“袁总统,立洪宪,正月十五称上元;大总统,真圣贤,‘大头’顶‘铜元’,‘元宵’改‘汤圆’”。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:“诗吟圆子溯前朝,蒸化煮时水上漂。洪宪当年传禁令,沿街不许喊元宵。”袁世凯死后,一位当年卖过元宵的人为他写了一副对联:“袁世凯一命呜呼,元宵节源远流长。”对仗虽然不很工整,却道出了人们的心声。


 

元宵节,也是中国一大传统节日,在祝福声和鞭炮声中,让我们在观花灯、猜灯谜、赏圆月之时,不妨吃一口元宵,享受一下春节后短暂的又一个美好佳节!

 

法思兰蒂陶瓷

祝大家元宵节快乐!